燕窩是指燕子做的巢,但這種燕子并不是我們常見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屋檐下的叫家燕,屬燕科,它們的巢用禾草或者泥巴和唾液混合筑成,是不能吃的。
可吃的燕窩是由另一種燕子筑成,它們屬于雨燕科,稱為“金絲燕”(swiftlet),具體是指雨燕目雨燕科部分雨燕和金絲燕屬的幾種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如羽毛)所形成的燕窩,而非雀形目燕科鳥類(如家燕)所筑巢。
其中以金絲燕唾液的蛋白質純度和營養價值為最高。產自中國南部沿海一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地。
燕窩按筑巢的地方而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 “屋燕”的巢一般筑在人工特意精心搭建的燕屋上,目的就是要方便采集燕窩,而洞燕的巢則筑於山洞內,地勢險峻,采集相當危險。
燕窩中有稱為“血燕”的,是因為金絲燕的食物中包含海藻等物使其唾液含雜質,呈紅絲而名,并不是謠傳說還沒完成鳥巢,忍住不產卵,吐血而形成的。
金絲燕在春季開始做窩,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種膠質唾液,吐出后經海風吹干,就變成半透明而略帶淺黃色的物質,這是燕窩的主要成分。
金絲燕用這種唾液和著纖細的海藻、身上的絨羽和柔軟的植物纖維等做成巢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燕窩”。燕窩是珍貴的佳肴,又是名貴藥材,有補肺養陰之功效,主治虛勞咳嗽、咳血等癥。
燕窩被采摘之后,還要經過蒸細、浸泡、除雜、挑毛、烘干等復雜的加工才能制成成品燕窩,包括燕盞、燕條、燕餅、燕絲。其中燕盞是整只個大質優的燕窩經除雜保留原有形狀而成,所以價格特別昂貴。
» 燕窩是怎么形成的?